
【地评线】金羊网评:@党员干部 汲取榜样力量砥砺前行
日前,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,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、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“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”称号,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。
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,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,身体严重透支,突发心源性猝死,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。朱治国以“蜡炬成灰泪始干”的坚守,“心向人民心向党”的担当书写忠诚,为党的组工事业燃尽生命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为榜样,初心如磐,矢志如斯,以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之姿勇毅前行,在崭新的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。
扎根基层,初心如磐,他是“烈火丹心铸忠诚”的好干部。品读朱治国的先进事迹,不禁为他对党忠诚、初心如磐的政治品格而肃然起敬,为他务实肯干、善作善成的十足劲头深深折服,为他人沉下身子、不懈奋斗的矢志情怀热泪盈眶。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,没有留恋城市,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,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。风沙大,交通不便,吃住条件艰苦,朱治国却毫无怨言,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繁忙工作之中,入户填表、农田调研、写简报、接待群众,每天“两眼一睁,忙到熄灯”……朱治国的精神和事迹,可歌可泣,令人动容,淋漓尽致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。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朱治国那样恪守初心,求真务实,以“烈火丹心铸忠诚”的理想信念勇毅前行,让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将生命的足迹印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之上。
务实肯干,无私奉献,他是“重任毅然担在身”的好公仆。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,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.....22年来,朱治国始终求真务实、真抓实干,以勤勉浇灌责任,用生命诠释使命,在组织工作中倾注了毕生精力、汗水和心血,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不怕吃苦、甘于吃苦党员本色。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朱治国始终对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饱含深情,走遍全省362个乡镇,一次次上高原、进牧区、走村舍,推动解决村(社区)干部报酬偏低、干部素质提升、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……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,朱治国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,经常废寝忘食,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,真正用生命诠释了“党让干啥就干啥,接过来就必须干好”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,面对困难不退却,面对矛盾不回避,面对挫折不气馁,始终保持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干劲闯劲,始终发扬“重任毅然担在身”的干事品格,以不负韶华、只争朝夕的劲头拿稳“接力棒”,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。
克己奉公、清正廉洁,他是“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好党员。“廉者,政之本也。”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,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,杜绝“擦边球”,坚持“零污染”,对手中的权利保持着敬畏之心。异地夫妻两年,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,亲友们没有因为朱治国的身份“沾光”,他对下属干部也是又严又细。古人言:“寡欲以清心。”做朱治国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,朋友聚会中,他要求决不许带“一个外人”,不许在公家事上多说“一个字”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,清清白白做事,干干净净做人,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常敲“律己警钟”、常扫“思想灰尘”、常思“贪欲之害”,坚决做到守规矩、知分寸、存敬畏,常怀律己之心、常思责任之重、常戒非分之想,想问题办事情不为名利所缚、不为物欲所诱、不为私情所扰,始终做到公道正派,以一身正气接过党的伟大事业的接力棒。(刘静)
